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,分布式光伏電站作為清潔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,正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能源支柱。在“雙碳”目標的指引下,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加速構建,配電網建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。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智能化建設,不僅提高了發電效率,還提升了電站的運營管理水平,保障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。

2023年下半年開始,多個省份開始要求,新建分布式光伏項目,應具備:“可觀、可測、可調、可控”功能(以下簡稱“四可”功能),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,江蘇、陜西、江西、河南、安徽、山東等多個省份,對分布式光伏均有“四可”功能的要求??梢灶A期,落實分布式光伏電站“四可”功能,將成為分布式光伏技術發展的新趨勢。
一、“四可”功能解析
(1)可觀:指后臺監控系統能夠實現對光伏電站并網點電流、電壓、并網開關狀態、發電量等信息的統一采集和遠傳,實現光伏電站并網運行情況的全面監測和分析。這不僅有助于提升電站的運行透明度,還能為能源主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持。
(2)可測:通過大數據模型對發電功率進行精準預測,包括中期(0h~240h)、短期(0h~72h)和超短期(15min~4h)光伏功率預測功能。同時,利用保護、互感器、計量儀表等設備對電站的數據及各項電參量進行精準測量,確保電站運行的精確可控。

(3)可調:供電公司可以通過控制裝置,如群調群控系統、AGC/AVC控制系統等,對光伏電站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進行自動調節,確保電站按照電網調度部門的要求運行,有助于提升電網的靈活性和穩定性。
(4)可控:利用數字化監控平臺,隨時掌控整個電站的運行狀況,達到集中控制、統一管理,實現無人或少人值守。
二、打造數字化分布式光伏電站
數字化分布式光伏電站具體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,對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電、運維、管理等環節進行全面數字化升級的系統。它通過集成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,實現了對光伏電站發電效率、設備狀態、運維管理等關鍵信息的實時監控和智能分析。
數字化分布式光伏電站具有以下特點:(1)高效發電:通過智能算法對光伏板角度、光照強度等因素進行優化調整,最大限度提高發電效率;(2)智能運維:利用遠程監控和智能診斷技術,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故障,降低運維成本;(3)數據驅動決策:基于大數據分析,為電站運營、維護、升級提供科學依據,提高整體運營效率;(4)柔性調節:通過柔性調節手段參與電網電壓調節,提升場站端電壓質量,滿足分布式光伏場站“可觀、可測、可調、可控”和調峰消納要求。